首頁 > 部會新聞 > 台江濕地學校:讓學習走進自然,開啟孩子們的第一次

台江濕地學校:讓學習走進自然,開啟孩子們的第一次

(合傳媒) 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唯一濕地型國家公園,匯聚了自然生態、人文歷史與漁鹽產業三大特色。園區擁有河口、潟湖、魚塭與紅樹林等多樣環境,孕育出豐富生態,是候鳥度冬的天堂,更記錄著開臺歷史與滄海桑田的變遷。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年深耕環境教育,自101年開始以「台江濕地學校」為品牌,結合在地生態、人文與漁鹽文化,將濕地化為全民的自然教室。透過多元體驗課程設計與戶外教學計畫,讓從幼兒園到樂齡族、從在地到偏鄉的學員,都能親身感受濕地的生命力。

台江濕地學校開辦至今,已服務超過4萬人次,透過深度體驗課程,引導學員觀察濕地、理解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,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珍視自然的公民,逐步建立起在地學校與社區的夥伴網絡,並也開啟許多民眾難忘的「第一次」─第一次坐船看潮汐、第一次走進紅樹林、第一次親手守護海洋。

以濕地戶外學習體驗,豐富在地及偏鄉孩子的生命經驗

為鼓勵在地學生認識自己家鄉,激發愛鄉護土情懷,台江處推動「國家公園在地高中(職)以下各級學校戶外教學計畫」,補助園區周邊學校車資,並提供優質的戶外環教課程,讓孩子從課本走向戶外。另外,部分學校已將國家公園環教課程納入校本課程安排,每年帶領學生前來進行戶外學習。臺南市安南區鎮海國小凃校長表示:「很感謝國家公園給在地學校這麼棒的學習資源,讓學生的學習從校內延伸到戶外,孩子們可以每年走進國家公園,參加不同主題的戶外課程,這些親身體驗的學習,都是他們成長中非常寶貴的經驗與養分。」

自去(113)年起,台江處更將計畫擴展至臺南偏鄉學校,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海洋與濕地生態,感受大自然的魅力,也讓首次看見海洋的孩子驚呼:「原來海是長這樣的!」「老師我要去踩水!海水好涼喔!」那份純真的好奇,正是環境教育最動人的開始。白河區竹門國小的孩子因這計畫有機會橫越快一整個臺南,第一次在四草海邊體驗到不同於山邊的風景;同樣的,鹽水區仁光國小的老師也透過計畫帶著孩子參與紅樹林課程,表示:「能讓學生走出校園,親身體驗戶外教學的樂趣,這對我們學校的孩子來說,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。」

身心障礙孩子初探潟湖與沙洲,第一次親手守護海洋的感動

台江濕地學校課程除受理團體預約外,熱門課程也會不定期在假日期間開放一般民眾、親子家庭報名參加,積極推廣共融教育。某次「潟遊三生」假日環教活動開放報名後,台江處收到一封來自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的信,表示將陪伴一群身心障礙者來參與,並請求相關協助。活動結束後,透過陪同工作人員分享,這次體驗讓參與者留下深刻的感動與難忘的回憶。許多人是第一次穿上救生衣,第一次乘著船聽船長講述沙洲與潮汐故事,第一次站在沙灘上撿拾海洋垃圾,第一次嚐到熱呼呼的烤蚵。這些珍貴的「第一次」,增添孩子珍貴的人生體驗,也讓他們從親身體驗中學習,以雙手守護這片土地,進而對自然與環境保護產生更深的共鳴。

國家公園署表示,台江濕地學校以魚塭、潟湖、船筏、潮間帶等為戶外學習教室,讓環境教育不只是一門課程,而是融入生活的實踐。未來,國家公園將持續推動更多元的環境教育,讓每一位學員在濕地中發現自然之美、理解永續之意,體驗屬於自己的「第一次」,並在心中種下一顆守護臺灣的種子。

濕地是所學校,潟湖、魚塭、紅樹林都是ˊ最佳的戶外學習教室。 ▲濕地是所學校,潟湖、魚塭、紅樹林都是ˊ最佳的戶外學習教室。

鎮海國小每年帶領學生前來進行戶外學習,體驗不同主題的課程,豐富孩子的生命經驗。 ▲鎮海國小每年帶領學生前來進行戶外學習,體驗不同主題的課程,豐富孩子的生命經驗。

來自山邊的竹門國小學生,第一次感受到潮間帶的自然魅力。 ▲來自山邊的竹門國小學生,第一次感受到潮間帶的自然魅力。

陪伴身心障礙孩子第一次造訪濕地與沙洲,親手守護海洋的感動。 ▲陪伴身心障礙孩子第一次造訪濕地與沙洲,親手守護海洋的感動。

分享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