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新聞 > 花蓮縣馬太鞍溪溢流災後家園復原 中央各部會、花蓮縣政府及民間團體合作不留餘力,文化健康站開始運作

花蓮縣馬太鞍溪溢流災後家園復原 中央各部會、花蓮縣政府及民間團體合作不留餘力,文化健康站開始運作

(合傳媒)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部分地區受到嚴重災情,由於中央各部會與花蓮縣政府通力合作、各界民間團體加入復原行列,族人家園已逐漸復原,文化健康站也開始運作,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持續提供家園重建資源與關懷。

花蓮縣光復鄉內共12處文化健康站,計有8站已正常營運,照顧約280位長者,另有4處因災損暫停使用,為保障受災地區長者的基本照顧權益,照顧服務員已全面轉為「小規模居家關懷」服務模式,提供生理量測、健康關懷及服務紀錄等基本照護;針對暫停營運之文健站,照顧服務員已改採到宅關懷,並結合現有送餐路線同步訪視,確保長者獲得即時協助與關懷,服務不中斷。原民會表示,將與花蓮縣政府持續掌握災情變化,視情況評估恢復各站點正常營運時間,並呼籲民眾協助傳達訊息,讓更多長者及家庭安心。

同時,原民會也在行政院統籌下,啟動「一站式服務」協助受災民眾申請慰問金,專責進駐光復鄉大華村,到宅訪視及服務台受理案件共計885件。另因水災造成多數家庭生活困難,原民會已到宅發放1,357戶慰問金,並針對傷亡者共27人進行關懷與慰問金發放,表達政府對族人的關懷。

原民會關心每一位長者的健康與安全,即使面對天然災害,也不會讓長者孤單,並持續與花蓮縣政府攜手守護部落長者的健康與生活福祉,不讓任何一位長者在風雨中被遺忘。

花蓮縣光復鄉內共12處文化健康站,計有8站已正常營運,照顧約280位長者。 ▲花蓮縣光復鄉內共12處文化健康站,計有8站已正常營運,照顧約280位長者。

服務員已全面轉為「小規模居家關懷」服務模式。 ▲服務員已全面轉為「小規模居家關懷」服務模式。

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持續提供家園重建資源與關懷。 ▲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持續提供家園重建資源與關懷。

分享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