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合傳媒) 名人及知名企業被冒名時有所聞,去(113)年網路社群平臺業者加強下架假粉絲專頁,近期假冒名人及企業的情形已大幅下降,惟詐騙集團竟以傳統郵寄詐騙資訊,提供以假亂真的名片及投資公司標的,以亂槍打鳥方式寄送給民眾,引導民眾投資,若民眾不慎,就可能淪為詐騙的被害人。
近期有知名銀行客戶收到假冒該銀行之假投資資訊郵件,並附上以假亂真的銀行員工名片,並附上完整認股權憑證申辦作業流程,稱要搶先該公司上市或上櫃前先持有一定股份,意圖引導無辜民眾交付身分證影本、繳納股款等,所幸該名客戶機警向警方反映,而未受詐騙。其實本次民眾收到的投資標的是某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提供永續發展相關事業工程,惟詐騙集團利用長者不熟稔利用網路蒐集投資資訊,以該案慫恿長者投資的被害案件時有所聞,即便在高科技時代背景,詐騙集團仍然會以傳統紙本方式郵寄給具有資訊差的民眾,民眾對於收到的郵件,仍須透過官方查詢管道再行確認。
刑事警察局提醒民眾,投資管理為特許業務,從任何管道而來的投資資訊,可透過本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查詢。若民眾有投資理財需求,請務必回到合法立案、提供正規金融服務的實體公司、門市辦理,並由在該機構上班的專員親自服務安裝與檢查正確投資APP、物私下交付財物,以降低遭受詐騙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