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合傳媒) 在加拿大長大的吳昱廷,對臺灣的文化並不陌生,雖然他無法說流利的中文,卻有一顆愛著臺灣的赤子之心。在母親的鼓勵之下,17歲的吳昱廷參加了2024年國際青年親善大使的選拔,從活動企劃發想到實際執行,不斷突破框架、挑戰自我,最後透過結合臺灣獨家的面板技術與本土畫家作品,在溫哥華的主流活動中呈現臺灣的多元面貌,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臺灣的科技與藝術,也使他成為2024年最年輕的國際青年親善大使。
來自溫哥華的臺灣文藝青年
吳昱廷的父母都來自臺灣,出生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他,從小就與藝術結下緣分,母親不僅培養他學習小提琴和鋼琴,還因他性格內向,鼓勵他參加戲劇課程。他回憶,小時候在舞臺上表演總是非常緊張,卻很享受在鏡頭前演戲,因此為了讓他發展興趣,母親與經紀公司簽訂合約,讓他有機會參與電視劇及廣告的演出;近年來由於社群媒體的流行,自己也玩起影像,希望日後能進入大學的電影攝影領域學習。
在新冠疫情前,吳昱廷與母親幾乎每年都會回臺。他表示,在臺灣旅遊不用擔心安全問題,可以自由地穿梭於大街小巷,探索各式商店,每個轉角都可以遇到驚喜的感覺,是他在加拿大無法擁有的體驗;臺灣擁有許多美食,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臺灣人的溫暖情懷,儘管他的中文不好,對方總是盡力嘗試去理解,讓他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。
熱心助人的吳昱廷也成為僑委會海外青年文化大使(FASCA)的一員,他表示,在FASCA不只可以了解臺灣文化,還能認識其他同齡的臺灣青年,對於每次參與志工服務也都相當期待。
初試啼聲 挑戰自我
母親最初將僑委會國際青年親善大使選拔的消息推薦給吳昱廷,一向樂於嘗試新事物的他便一口答應,開始腦力激盪如何行銷臺灣。由於母親的姑丈是知名畫家蘇憲法,一開始母子倆想以畫展的形式,在溫哥華呈現來自臺灣的畫作,但運送12幅畫作的費用實在太過昂貴且風險過高,於是母子倆決定調整作法。
吳昱廷母親曾經擔任卑詩省臺灣商會會長,現為僑務顧問,與許多社團關係密切。因此透過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( ACSEA )執行長吳權益引薦,輾轉得知友達光電的FindARTs擬真螢幕擁有獨家的A.R.T.先進抗反光及極度擬真還原圖像色彩整合技術,能保存藝術真跡、確保作品細節能被準確呈現,而ACSEA也曾以此設備舉辦畫家陳澄波的畫展,雙方討論後決定依此展示畫作,恰巧友達光電也有意與蘇憲法合作,三方達成共識,不僅省去運送原作的繁複流程,也能同時呈現來自臺灣的藝術與科技。
吳昱廷透露,當初友達光電認為這項計畫的技術性含量較高,單靠吳昱廷與母親兩人,恐無法獨立完成此艱鉅任務,因此委託吳權益及ACSEA團隊負責協助螢幕設備的移動與安裝。籌備期間,由於許多合作對象都不在加拿大,吳昱廷需要克服時差,與吳權益、蘇憲法、友達光電、主辦單位等展開超過20次的會議,終於落實此計畫。
臺灣藝術與科技 躍上溫哥華
本次計畫分別在蘇富比國際地產加拿大公司Happy Hour活動、卑詩省臺灣商會臺商之夜、溫哥華國際電影節、Gryphon Homeowner Mini Expo展覽,以及星巴克快閃活動中展示畫作,吸引包括溫哥華Langara省議員Michael Lee、省議員Henry Yao、國會議員Wilson Miao等貴賓參與。
吳昱廷分享,一般觀眾踏入展示場,第一時間會被美麗的畫作所吸引,佇足停留觀看其中的創意及筆觸,這時他就會開始向來賓介紹畫家的背景及來歷,並在最後揭曉畫作是由臺灣的FindARTs擬真螢幕所呈現,大家不僅對這項科技感到新奇,也對於臺灣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將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,感到相當驚豔。
吳昱廷坦言,在展覽期間,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與許多陌生人交談,「雖然我總是緊張到流手汗,但一旦開始跟人互動,緊張感就會瞬間消失。」
嶄露頭角 照亮前程
在短短的4個月內,吳昱廷完成了5次展示,將蘇憲法融入東方詩意及寫意的12幅油畫作品介紹給溫哥華當地人士,得到熱烈迴響。他表示,以自己尚未成熟的年齡,無法確實理解這項計畫的難度究竟有多高,過程中難免會否定自己的不足;若能再重來一次,他希望能在面對挑戰時,多用自我肯定的方式鼓勵自己前行。
吳昱廷不僅透過本次活動成為國際青年親善大使,也增加了自己在當地僑社的曝光率,對於首次辦理大型活動的他來說,無疑是一大肯定;回首歷程,他對於自己的全力付出引以為傲,期盼看到未來這項計畫所帶來的實際影響。